杨广馨
任中国书协六、七届理事、第六届中国书协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,第五届北京书协副主席,北京市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,北京民进书画院副院长。参加国家级书法展览数十次,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、人民大会堂、国家博物馆等文化单位收藏,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中青年首届“德艺双馨”奖、2005年获北京市“特级教师”荣誉称号,2017年被中国文联和中国书协评为“进万家先进个人”,主编有中小学书法教材、美术教材多部,中国书法文化丛书(行书卷),部分论文散见于书法、美术刊物,在中央数字书画频道主讲“米芾蜀素帖16讲,一日一书15讲。为中国书法大字典书写魏碑范字600余例。
【作品欣赏】
一日一书 | 杨广馨《小园》
【作品欣赏】
▲
《小园》
138x69cm
▲
《秋归辋川庄作》
138x69cm
▲
《自遣》
69.2x138.4cm
▲
《清 孙星衍句》
138x34.5cm x2
▲
《劝学诗句》
138x34.5cm x2
▲
《莫愁诗》
69x138cm
▲
《柳氏二外甥求笔迹》
69x138cm
▲
《竹石》
69x138cm
▲
《临江仙·滚滚长江东逝水》
69x138cm
▲
《登飞来峰》
69x138cm
▲
《人间词话》
69x138cm
▲
《渔歌子》
69x138cm
▲
《七律·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》
138x69cm
▲
《饮酒》
138x69cm
▲
《观书有感》
138x69cm
古朴典雅 刚强劲健
——书法家杨广馨先生谈书写与书风
书法家杨广馨先生长期在北京市教委、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、北京市书协从事书法、美术教学的研究,他为人亲切爽直,从艺执著严谨,四十余年临池不辍,形成了古朴典雅、刚强劲健的优美书风。
杨广馨先生真草隶篆四体皆攻,其中又以楷书和行草书见长。从学书开始他就确立了“行必以正取胜”的途径,并将典雅隽秀的“中和”书风作为自己的追求。杨先生的楷书以峻利疏朗、遒厚精古的魏碑为主,并借鉴了欧阳询、褚遂良的细腻轻灵笔法,法度严谨,清雅劲峭,体现了平和静雅的韵味。杨先生的行草书博采众长,既有“二王”的韵致,又继承了宋、明的天真烂漫,结体宽绰而不散漫,疏密搭配得宜,行气疏朗明晰,气势贯通,展现了一种豪放、浑穆的情致,给人以深刻的印象。
在长期的书法研习和教学中,杨广馨先生也总结了很多的学习经验和创作理念,这些经验和理念,既成就了他的书法艺术,也值得我们探讨学习。在杨先生看来,几千年的书法文化绵远流长,是当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,因此,尊重传统、向传统致敬、向经典学习、与经典并行也成为当下书法家的学术根基和学习原则。他说:“在书法学习中,临帖是终身的事情,这样才能体会书法内涵,深入艺术精髓,从而写出古意。”但是一味的临摹经典只会让自己束手束脚,缺乏自我面目,在书法的学习道路上重要的是还要学会转换,将名家书法中的形状、结构、通篇气象整合借鉴到自己的创作当中,如此,自己的书法作品才能和古人接轨接气。
纵观杨先生的大量书作,既严谨又真率,既有法又无羁,尽管感情充沛,张力弥漫,却不恣意宣泄,外露气势。他认为:“当下书法家要始终以弘扬正统书风为己任,抵制狂怪,拒绝丑陋。当下充斥着的很多书写“花样”都是丑书、怪书、花拳绣腿,不但不严肃的对待和尊重书法艺术,还去丑化和戏弄传统文化,作为一个有担当的书法家,要摒弃那些歪门邪道,弘扬和倡导正能量。”在杨先生看来,除了对书法美学、书法史、碑帖研究、书学杂识的学习外,文学、音乐、建筑、佛教都是滋养书法艺术的重要门类,“书法不是写字匠,不断增强艺术修养,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,才能不断突破艺术的模式化、套路化,从而实现艺术面貌的不断创新。”
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,我们当下的书写形式、书体风格、书写体验也发生了很大的不同,笔墨当随时代,书法艺术和书写内容的演变,契合当下的社会发展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,艺术要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也成为书法家义不容辞的责任。对此,杨广馨先生说,近年来,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处引经据典,生动传神,寓意深邃,如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、“功崇惟志,业广惟勤”等经典语句,对我们极具启迪意义。人民日报社还特别组织编写了《习近平用典》一书,从敬民、为政、立德到修身、笃行、劝学等方面,对国家治理、为官为政,乃至人们的自我提升都提出了指导方向。那么书法家在书写传统唐诗宋词的基础上,能否通过书写这些经典来辅助人们去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呢?其次,书法艺术也要进入百姓生活,一幅书法就可以成为艺术和普通市民的连接纽带,实现互相熏陶,提高审美层次。“书法不能是高高在上的艺术,而是顺应时代需求、百姓需求,反映当下生活状态的重要依托。”
下一篇:名家简介:金灵